耶稣被乡亲厌弃马可六(1~6节) 

马可六(1~6节) 1耶稣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门徒也跟从他。 2 到了安息日,他在会堂里教训人。众人听见就甚稀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些事呢?所赐给他的是什么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异能呢? 3 这不是那木匠吗?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他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吗?”他们就厌弃他[a]。 4 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5 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 6 他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三部符类福音都有记载耶稣在自己的家乡被人厌弃的事。马太(十三53~58)的内容与马可很相似。但是,在秩序的安排上马太和马可不相同。路加将耶稣被乡亲厌弃的事放在耶稣开始工作不久的阶段中。路加在内容方面也和其它两部福音书有很大的不同。

耶稣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门徒也跟从他。虽然耶稣出生的地方是伯利恒城,这里所说的自己的家乡,正如路加福音一样,是指耶稣所长大的地方拿撒勒。在同一段记载里面马太并没有提到门徒与耶稣一起回乡的事。马可却清楚地记载门徒当时在场见证这件事。这个经历对门徒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在这个时候,门徒仍旧是在学习做门徒的阶段。他们所跟从的夫子,在自己的家乡被人拒绝的这一件大事,应该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课。

在这之前马可已多次提到耶稣在会堂里教训人,传道和赶鬼的事(一21~28,39,三1)。在迦百农会堂的教训中,众人是因为他的“权柄”而感到希奇。在拿撒勒,同乡们对他的教训感到希奇是因为他们对他太熟悉了!他们绝对意料不到那曾经在他们当中长大的这一位平凡者,会有这样惊人的成就。这节经文的上一段,只是说众人是因为听见耶稣的教训而感到希奇。同一节经文的下一段却提到他的异能。异能在这里很可能是指耶稣在其它地方治病、赶鬼和叫睚鲁的女儿复活这一类的神迹。拿撒勒人倘若到现在还没有亲眼看见过这些异能的话,也是应该对这些事有所听闻了。

木匠 耶稣的身分与家庭背景在早期教会中都是教内和教外人士所关注的一件事,圣经对耶稣三十岁以前的生平事迹记载的不多。路加只提到少年的耶稣从耶路撒冷“回到拿撒勒”以后常常“顺从”父母的事(二51),并说耶稣大约在三十岁那年“开始传道”(三23)。马可在这里提到耶稣做木匠的背景。有些古卷却说是“木匠的儿子”。马太也是根据这样的古卷称呼耶稣是“木匠的儿子”(十三55)。路加所记录的是“约瑟的儿子”(四22)。学者们很难肯定哪一个古卷最接近马可的手抄本。接受马可居先性的学者们一般上都以耶稣是木匠这个记载为最早和最准确。那些以“约瑟的儿子”或“木匠的儿子”来取代的,可能是反映了早期教会某些有关耶稣身分的问题。

马利亚和耶稣的母子关系在福音书里面是很清楚的。但是,正如在三31已经稍作讨论过的一样,耶稣和他的“兄弟”们的关系对某些人来说就比较复杂了。这也是因为记录少的缘故。马可在这里称耶稣为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虽然原文 adelphos 可以翻成“兄弟”,但是“长兄”的中文翻译应该是正确的。当然这是假定这四位弟弟都是马利亚在生下耶稣以后而生养的。在耶稣这四位弟兄中,雅各曾多次被提及(徒十二17,十五13,二十一18;林前十五7;加一19,二9、12。雅一1,和犹1比较不太肯定)。其它的三位,除了犹1的可能性之外,便没有正式被提名了。保罗在林前九5只是说“主的弟兄”而已。马太在同一段经文中很显然是根据马可,至于耶稣的妹妹也只有在这里以及马太同一段的经文出现而已。这一些家庭背景和关系都表示了同乡们对耶稣的熟悉。然而,这一类表面上的熟悉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耶稣有真正的认识。相反地,正如一句英文俗语所说的“熟悉往往产生厌恶”。同样地,同乡们也就因此而厌弃他或是因他而跌倒。想不到耶稣竟然成为他们的绊脚石。面对着这样的厌弃,耶稣带着很大的感叹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这一句话很类似当时的一些俗语。经文也没有明显表示耶稣在此是否以先知自居或只是一个比喻而已。路加在另一段经文中很清楚地记录众人公认耶稣为“大先知”(七16)。

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甚么异能 这并非表示耶稣行异能的力量是可以被周围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所限制的。经文的目的主要是在说明耶稣的异能和其它工作并非是毫无目标或是机械式的。所有的福音书都一致地见证耶稣由始至终是一位主动者。他行异能和神迹的目的并非为了彰显他的能力。好多时候耶稣的神迹是对人的真正需要以及信心的一个具体和积极的反应。有些时候却是耶稣主动地采取行动。拿撒勒人对耶稣的厌弃基本上是出于他们的不信。这一种不信的态度使耶稣不得行甚么异能。耶稣绝对不愿将异能勉强地施行在不信的人身上。但是,就算在这样一种不信的情况下,耶稣仍旧有一些工作的机会。圣经说他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拿撒勒人虽然厌弃耶稣,周围的乡村却等待着他救恩的来临。